“I’m so eager to see you again but I wouldn’t ask to see you"
「我渴望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求見你。」—Simone de Beauvoir
1933年的巴黎,在一間位在蒙帕納斯大道(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上的「煤氣燈」(Bec-de-Gaz)酒吧裡,坐著三位思想家,他們正喝著杏子雞尾酒。這三位分別是著名思想家,一位是當時較為年經的Raymond Aron的社會主義學家,而另外兩位則是著名的哲學思想家,一位叫Aymard Sartre,另一位女性則是Simone de Beauvoir,他們正在熱烈討論著在德國發現的新鮮哲學「現象學」。

Aron興奮地解釋說「你看,如果你是一個現象學家,你可以談論這杯雞尾酒,然後從中研究出哲學來!」因此,Sartre與Beauvoir受到了啟發,於是他們將現象學與法式的人文主義情感結合,創立一門全新的哲學「存在主義」。

想不到杏桃雞尾酒(Apricot Cocktails)經然成為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的始祖,讓Simone de Beauvoir深深著迷;不只是Beauvoir連同Sartre以及Albert Camus也深受影響。

其實,要找到有關Apricot Cocktails的酒譜和製作方式還真不容易,當然,我今天的作法是否正確,我自己也產生質疑,不過重要的是,我要製作,也正在製作,用伏特加、杏桃香甜酒以及香艾酒作為基礎料理,這正是現象學而我的存在造就了這款酒的重生。

好的,依照搜索來的酒譜,大致描述了杏子雞尾酒的做法,然我我在做一些改變,例如比例、例如裝飾,準備調製雞尾酒,材料很簡單:
Absolut Vodka
Vedrenne Apricot Liqueur
Noilly Prat Noilly Prat Original Dry Vermouth
Angostura Bitters
White Grape
Meyer Lemon
Fennel

而今天調製的這一杯杏子雞尾酒的比例如下:
60ml Vodka.
20ml Apricot Liqueur.
15ml Vermouth
2 Dash Angostura Bitters
4顆White Grape
一片Meyer Lemon
一株Fennel

首先準備波士頓杯,並在杯中裝入冰塊,然後分別注入60ml Vodka、20ml Apricot Liqueur、2 Dash Angostura Bitters、15ml Vermouth以及2滴苦經,然後蓋上杯子,開始直行搖盪。

此外再準杯杯子,並在杯裡放入冰塊,後將波士頓杯裡的酒率進杯中,最後將梅爾檸檬片置入酒中,再將葡萄與茴香裝飾在杯緣,即完成今天的「杏子雞尾酒」。

飲下,恩,再帶勁的伏特加與香艾酒的辛香料味在前,而不久的香甜杏桃酒未隨之而出,基本上不是做甘甜,因此適合長時間品飲,檸檬清香帶點柑橘氣味,茴香亮麗清新,風味獨特。

吃一顆葡萄,香甜可口,再飲一口雞尾酒則有乾爽滋味,但有清新的杏桃風味。如果不喜歡太硬實,我想可以加個5ml糖漿來提升甘甜感。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