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weetheart is a bottle of wine.”
「女友如美酒,激情浪漫。」— Charles Baudelaire
日期:2023年5月13日(六) 天氣:多雲氣溫: 25地點: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今天運動完,重複寫完一篇日本餐廳文後,依照習慣與公式去探詢品味葡萄酒的地方,我先後找了兩家酒窖,一家滿座,一間正準備動身去辦理葡萄酒餐酒會。

喔….今天,not my day…,我帶著有點失落的心情搭乘捷運…坐在座位上時,我突然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回家,另一個是去景美…,但天秤座的人,你是知道的,最後卻不去突然的兩個想法,蹦到更臨時即時而冒出來的想法,就是決定來到古亭站附近一間以販賣器具為主確也有葡萄酒的店家。

於是我就在古亭站下車,從車站走上來,抱著極度不確定但心,來到這個以咖啡、日式刀具、JR手工杯為代理的小型店面,且僅有一個位置和…台前兩位的店SYOKUNIN SAKU BY NECOICHI。

精緻手工杯
進到店裡,我直衝擺設葡萄酒的櫃前,看了一下葡萄酒,價格相當直接實在,當然問了一下可不可在這裡和葡萄酒(其實我知道可以,因為有單杯)。當然可以,恰好也有位置。事實上,我在捷運車廂上,就是想到這裡有代理販售Janice’s Robinson 的手工葡萄酒杯,想著內用應該也可以享受星級以上餐廳的規格的手工杯吧!確實如此,我愛死了,這個整體比值,在臺灣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吧!沒錯,不疑有他,今天就這兒喝了。

古亭站與和平東路與羅斯福路交叉口附近,這是我熟悉的地方,這附近的人以住商和學生為多,大概多是咖啡族群,在選物店喝葡萄酒的人,應該不多,因此今天的判斷是正確的。

我選擇店裡為數不多的波爾多葡萄酒,選擇了這款LES HAUTS DE SMITH 2016(產地:FRANCE 產區:BORDEAUX PESSAC -LEOGNAN, 葡萄品種:40% Cabernet Sauvignon, 60% Merlot )在店裡唯一的高腳位喝。好的,同樣先來述說酒莊故事,再來告知品酒結果吧。

酒莊雖然最早可追溯自在14世紀,但蘇格蘭籍的葡萄酒商George Smith在18世紀中葉收購了這座酒堡,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之。而Lodi Martin Duffour Dubergier於1842年收購了該酒堡,並在1855年時簽署了文件將莊園提升為Grand Cru Exceptionnel的地位,同時也擔任當時的波爾多市長。

在20世紀初主管négociant公司的Louis Eschenauer於1958年購買下Smith Haut Lafitte酒莊,並以George Smith的三個分支的百合花飾(Fleurs-de-lis )以及表現出波爾多港與新月形的標誌,以紀念Verrier du Bosq 家族首次在波爾多港著建立葡萄園的。

(Daniel和Florence Cathiard,摘自michelthibaultwine.com)
1990年時Daniel和Florence Cathiard愛上了Château Smith Haut Lafitte酒堡,他們堅定收購了該酒堡並延續其卓越傳統的。 他們建立了一個理念,即“盡一切可能使每種年份的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配得上我們華麗的風土。”歷經3年的翻修,Cathiards夫婦回到這裡,並在一個多才且積極的團隊協助下,致力於生產精緻的葡萄酒。

關於Smith Haut Lafitte,過去曾品味過一軍酒莊的葡萄酒,印象算是深刻,而今天第一次嘗試二軍酒,且在非常精緻的酒杯中品味,已經是抱持一種興奮又愉快的心情準備品嚐。不過先看一下葡萄品種,我直覺想,為何左岸的Merlot比例會比Cab多,這不應該是右岸的表現嗎?沒關係,波爾多的特色就是混釀啊。

當葡萄酒注入酒杯中,我想,在這一間精緻的店裡,用質感超好的手工杯喝葡萄酒,瞬間更能提高味覺敏銳以及觀察力。

色調,不愧是波爾多,在深與莓果色之間的調性。酒緣依然相當的光澤透澈,但是在手工杯裡,這透明光澤酒色在冷凝中略顯得混濁,然而輕薄透明的酒杯卻講葡萄酒色表現的清楚。

酒緣交接處表現為肉色以及日式梅子的輕紅色,再觀察仔細,當接近酒面時,有有莓果透雅,如紅寶石,再深查一點,表現出莓果汁,就像鮮榨的莓果色,雖然有點混濁,但..並沒有任何雜質,集中酒體後就是紫紅色、紫黑色了。

我搖晃酒杯,手感極好的杯子就是這麼好搖晃,酒浪也隨著杯腹擺動,隨後酒腿細緻滑落優雅美麗,落入平靜的酒面上,乾淨平靜。

我聞一下氣味,明顯的紫羅蘭,也有點茉莉花香的前味,還有點口紅香,紅李、澳洲櫻桃、黑醋栗、小紅莓、蔓越莓肉裡、蔓越莓果乾、醃漬的黑莓等等的果香,此外還有點植物,我感覺到有點大蔥、亮麗薄荷,我能確認就是酒杯影響了一些品味,更能清楚細緻的表現酒的風味。

飲下,嗯..確實2016年應該不必要醒酒,因為滑順柔和帶著優雅的果味,以及醃漬莓果甜味,毫不違和。我啜飲,酸澀度雖有,但不那麼高或重,莓果味居多,也有黑莓果、醃漬櫻桃,也有莓果乾咀嚼後的甜,也有木質味,如森林芬多精,早晨濕潤的木頭,也有青草味,蕨類植物上的水珠清新、還有薄荷、微微多香料鼠尾草,酒體平和一些。單寧也均衡許多,酸澀度不那麼強,但微微的藥草、水草等味在中味表現清晰。

酒液隨之順入吞下,在口中的後味殘留,清新果味,小紅莓、微微草莓、果莓、乾燒莓果糖的香甜。尾韻在乾澀酸澀中產生棉麻的絲綢感,棉麻滋味,整體而言表現相當優秀。

搭配店裡相當親民的配酒點心Plant Power
打開倒出,有豌豆果乾、蔓越莓果乾、杏仁果乾、類似瓜子的果乾…難怪叫Power,每一塊食物乾果,充滿穀物乾果舒服的滋味,刷罪、一口接一口,爽口。

搭配葡萄酒,綜合穀物吃起來乾香舒服穀香美味,搭配葡萄酒表現一種辛味乾口。我不禁懷疑,甜味跑去哪裡了?似乎把酒打回原形。蔓越莓果乾,嗯..甜美如品酒時的果香味,但搭配葡萄酒卻產生茶味、茶香,美麗卻親民。這週唯一的假日,終於碰到適合的店,真棒。

店裡的服務人員又請我吃Combos起士捲餅
吃過的人就知道,它滋味就是鹹就是起士味、就是乾口乾燥就是整個起士味,Cheddar Cheese ,好吃溜嘴。

搭配葡萄酒,乾澀、心口、草本、入木質粗澀感,果香似乎都被壓抑了。不過吃歸吃,不適合這款葡萄酒,就不需要刻意的搭配,彼此分開分享,也是美味之道。

賞味葡萄酒:《關於SYOKUNIN SAKU BY NECOICHI》
來到「作」SYOKUNIN SAKU BY NECOICHI,一間小型選物店,以代理愛品味人士所需之酒杯、咖啡器具、日式刀具的道具店,也可以喝一杯葡萄酒。其實,在去過的葡萄酒窖或是酒吧或是任何店面,這裡,沒有大規模可以選酒喝酒,當然也不如高級餐廳和葡萄酒時有時尚的燈光、設置擺飾。

但是,這裡的酒杯或是每樣物品對於懂得品味的人士來說都是瑰寶。在這喝酒,當然也可以用著這裡精緻的手工酒杯。對於喜愛品味的我,當然覺得今天是無比的幸運。

SYOKUNIN SAKU BY NECOICHI,除了有日式刀具,咖啡選物,最吸引我的無非就是葡萄酒用品,除了JR酒杯,還有法國知名品牌的海馬刀,也有在日本才買得到的究標貼紙以及收集冊。

儘管店面不大,但今天大感受就是前所未有的美好,也真正符合自己認真品酒所得的回饋。我心想,如果是我開Wine Bar,酒杯必然就是它了。
SYOKUNIN SAKU BY NECOICHI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20號。
交通:
從臺北捷運
松山新店線古亭站(G09, Guting)→
作 SAKU BY NECOICHI(25.03N, 121.52E)。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