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there is wine, there is hope.“
「有葡萄酒便有希望。」
日期:2023年3月12日(日) 天氣:晴氣溫: 21 地點:臺灣臺中市-西屯區。
結束了婚宴行,結束了下午咖啡店之旅。精神似乎稍稍回穩,但是否返回台北呢?這問題困擾我,還是走了幾個街道,而邊走邊思考。我細數今年來臺中次數,可說是多得溢了出來,只有一次是自己特別前來的,其他多半是因為工作和婚喪喜慶。

我離開咖啡館後,看看時間才下午四點而已。此時此刻,趁著精神可以掉時候就是要選擇可以造訪的葡萄酒吧。在葡萄酒Bar少的臺中,要尋覓一間已經不容易了,不過我最後還是要尋一間葡萄酒館,而決定再留點時間來品味葡萄酒。

在回家之前
所以,在為數少的可憐的葡萄酒bar城市之一點臺中,找尋葡萄酒吧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是的,終於找了一間遠在天邊近在咫尺,就是離前進朝馬車站不遠的地方,就在國家歌劇院附近,離蔦屋書店近的位置的Neighborhood。

其實,經過時我有點疑惑,只注意到Steak House,卻沒注意到Neighborhood。進來後,先觀賞一下酒窖以及葡萄酒價位,深深覺得這是親民的,合理的,更佳和裡我在這裡喝個一支清爽葡逃酒的意念。這又或許是由於氣候加上步行因素吧,身體已然可望冰飲,所以想挑一款白酒或是自然酒喝。

其實,我也不解釋自己最後為什麼要挑選橘酒。也許是因為逐漸入夜,也許因為在來走來晃晃的關係而產生的熱,再來想要一點刺激異常於正規葡萄酒風味。

經過各種氣味介紹,加上舊款熱度以及我向來喜愛的酒標直覺。於是就要這款Domaine du Coulet – Matthieu Barret, “J’aurai Ta Peau" 2021(產地:France 產區:Côtes-du-Rhône, 葡萄品種:100% Roussanne)
這款簡約酒標但表現的輕鬆可愛,卻是來自法國隆河的自然葡萄酒,不只是如此,還別於隆河常用的品種,用純Roussanne所釀製。

(釀酒師Matthieu Barret,摘自Wine.com)
釀酒師Matthieu Barret採用隆河當地的Drôme產區的兩個村莊種植的有機葡萄釀製。他強調手工採收、去梗、原生天然酵母菌發酵,兩週的泡皮,載發酵期間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採皮或淋汁。在兩個月後實施榨汁的動作,完成後入陶甕中蘊藏七個月,最後不過濾或其他動作裝瓶,僅添加以100公升添加2公克二氧化硫比例防治腐壞。

當葡萄酒倒入細緻,輕薄的白酒杯中。酒體呈現如台灣柳丁汁的濁色橙黃。色調的層次事實上是明顯的,外圍透明透亮。

接著進入一種果皮的微微黃肉色,緊接著也不是深橘色,而酒體是如鮮榨台灣柳丁汁並過濾掉皮肉的果汁色調。

搖晃酒杯,細薄的酒杯杯梗,讓我擔心會不會拗斷,酒腿順著酒杯流下細緻美麗的痕跡,優雅美麗。

氣味,嗯…這味道正符合今日的氣候氛圍,既是讓我感覺舒坦也是讓我感到香氛舒暢,毛皮、磚甕、柳丁、柑橙、也有點葉子味也有點,黃檸檬、也有點即將發酵壞死的香吉士。

飲下,冰涼時乾爽,冰涼順暢,瞬間過去的微微皮毛味、酸香的檸檬、不甜的柑橘、中味不太過酒感,或許溫度過低吧。

但後味可感受酒勁,酸、柑橘、鹽礦、胃散,尾韻乾燥,乾沽感。就冰涼以及氣候而言,爽呆了。

堅果盤
在這裡飲酒還會附上堅果盤,雖然已經很飽了。但是喝酒,有這些小零嘴,總是不無聊,邊喝口酒,也便會取起食用。

不論兩者是配搭配,爽快,友善最理想。尤其又是有好酒杯Gabriel-Glas的陪伴。

下午接近傍晚的選擇:《關於NEIGHBORHOOD Wine Bar》
在回台北之前,決定來這間酒吧來喝葡萄酒,看來沒有錯,儘管是和牛排館合一,而位在一樓。但表現與風格,是一種我不感到違和的葡萄酒館。

NEIGHBORHOOD WINE BAR,難得來臺中,也在為數不多的葡萄酒吧中,而找到然後前來嘗試。

是的,簡單,直接價格也好,服務也理想,不需要太多互動,也不需要刻意,給我一個好酒杯,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就好。所以我喜歡這間葡萄酒吧,這裡也很安靜,簡單不受打擾,非常適合品味葡萄酒以及整理整理思緒。
NEIGHBORHOOD Wine Bar
地址:臺中市西屯區市政北二路56號1樓。
交通:
從臺中捷運
綠1號線市政府站(110,Taichung City Hall)→
NEIGHBORHOOD Wine Bar(24.16N, 120.64E)。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