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路的小酒館『Yanz’s House Wine Bar』

“So, I make pour decisions!”

所以,我做出傾倒的決定!」

日期:2022年11月11日(五) 天氣:晴氣溫: 28 地點:臺灣 臺北市-中正區。

這幾天有點放鬆感,所謂放鬆因為11月了,放鬆因為後續的工作活動掌在控制之下,所謂輕鬆,明年過年之快,換句話說,不到70天。

今天天氣好,參加了老同學主持的會議,閒聊幾許愉快萬分,雖然我的壞習慣不改,當聊天影響注意力,東西便忘了取,以致還要再跑回去拿,不但糗也懊惱。

下午就該微醺

下午該喝什麼,咖啡以外,輕盈淡雅的葡萄酒或釀造酒有何不可。因此決定下午休假,寫完一篇美劇心得便出發前往下午或傍晚便開始營業的葡萄酒bar。來到公館臺大師大附近的汀州路,金門街,同安街等附近,我發現這裡有經營一間wine bar就我而言驚喜又愉快。

這家Wine Bar的稱呼還真多,在外的招牌寫的是「燕子愛紅酒」,酒館標示僅燕子,而英文部分多添加紅酒Bar。

進到店裡,空間不大,縱深不常,位置多以高腳立飲方式,而葡萄酒部分是以自然酒為主,非標榜自然的極少。大理石紋面的餐桌,牆面紅牆綠底而協調,酷,這樣的環境飲酒挺舒適的。

看了一下葡萄酒,看來又有些不一樣的橘酒,心中所想,天氣熱,又穿長襯衫,那麼就喝橘酒吧,選了這支Podere Pradarolo Ex Alba Bianco Macerato 2021(產區:Italia-Abruzzo, 葡萄品種:100% Trebbiano D’Abruzzo)。

這支是來自北部的自然酒,酒莊是Podere Pradarolo位在Parma省Varano dè Melegari市的Serravalle河谷邊。1972年這片葡萄園為Carretti家族購買,但自1989年才開始生產葡萄酒,莊主同時也是釀酒師的Alberto Carretti,在他的努力經營使得莊園恢復生產活力。

(摘自winenatur.com)

他以有機方式進行種植,同時在釀製上只使用銅和硫生產有機葡萄,以長浸漬古發製作,使用本地酵母維持古老、原始的風味。

服務人員以冰袋冰鎮橘酒,並送上一只我許久未使用過的Leman葡萄酒杯,且將橘酒注入杯中,後我已想開始沈浸的安靜美好的品味時刻。

觀看色調,猶如香吉士的輕橘,所以不如深橘深琥珀那樣的深邃,它也像臺灣柳丁榨汁的色澤,比起白酒,其色度是深的,但在橘酒之間的比較,算是輕盈的。

酒緣透明算是寬廣的,進入輕盈檸檬汁,然後一點橙色,集中酒體表現出深一點的橘果汁樣。酒杯經過搖晃,酒腿俐落滑下,酒面乾淨無雜質,是一款以優雅純淨輕色的橘酒。

聞一下氣味,剛開始有些自然酒的自然本色,如毛皮,磚頭味,過一陣子後,亮雅的橘香,微微陶磚氣,像地下庫房久久未開後而入的味道。搖晃後的果香非常清新,還有清新的植物,柑橘清新氣味,還有一點鹽味、礦味甚至甘露醬油的淡香,氣味屬於淡雅風格的橘酒作品,特別在降溫後,還有鳳梨、白桃以及氧化與舒服自然酵母香。

接著飲下,一抹順暢滑嫩,帶著寡淡果香以及悠然優雅的橘汁,如黃肉甜味水果,有柑橘、柳丁、椪柑那類的感覺。此外,也有點岩礦,植物氣味,也有夠清楚的礦物與甕味,中味滋味是圓潤,然後帶出適當鹽味酸度,整體勻稱飽滿。

後味逐次是檸檬酸香,還有沖淡柳橙汁的香味,清晨露水曠雅,鹽感鹹感而酸味。尾韻,乾澀而鹽感酸味,口中較酸澀尖銳感。

但這款酒我有個體會,覺得寡淡但過程舒服但又因為鹽岩礦味顯得嚴肅,也帶來點嚴酷的乾酸感。當酒杯降溫乾燥而聞,ㄟ⋯⋯為何有種液下的味道⋯⋯。

因為週年慶而招待一杯紅酒來自西班牙的Clos Lentiscus kikiriki black 2018(產區:Espaine-Penedès, 葡萄品種:50% Cariñena, 50% Tempranillo)

西班牙酒莊Clos Lentiscus是由泡沫人之稱的Manel以及Nuria Aviñó女士主理因此有泡泡人家族之稱,他們曾在Bodegas Nadal釀多年的葡萄酒,最後倦鳥還是要歸巢,選擇離開習慣的舒適環境,回到西班牙老家,重新開啟家族的農地,從事葡萄酒釀酒事業。

(摘自Manel以及Nuria Aviñó的YT)

而所屬的Can Ramon農莊在14世紀就成立,曾受過法國南部和美國殖民的商業殖民,迄今仍與葡萄酒串連在一起。曾在19世紀和20世紀期間因為蟲害、工業化以及西班牙內戰等的磨難,使得農產逐漸衰落。承上所述,在2001年時,Manel和他的兄弟Joan Aviñó開展雄心壯志,企圖恢復莊園曾享有的輝煌事業。 他們位於加拉夫山脈和地中海沿岸的Sant Pere de Ribes,莊園位於鈣質地塊上,擁有淺層土壤其含有海洋化石。 這是靠近大海的土壤所賦予的獨特的矽格,因此具有陳釀潛力和豐富礦物質。在不使用殺蟲劑或除草劑的情況下耕作,並遵循月球的種植、修剪、收穫和裝瓶週期等有機動力法。但是,當Manel的妻子被診斷出胃癌時,讓他們的釀酒思想產生巨大的轉變,於是他停止在任何葡萄酒中使用硫磺,用本地酵母製作葡萄酒,並在瓶中進行初級和二次發酵等等自然無添加方式生產自家葡萄酒。

這杯酒的色調十分寡淡,尤其是酒緣的程現,厚而寬廣,微微淡薄肉色、櫻桃紅桃入內仍然淡薄淡雅且有單純的葡萄色,集中酒體仍然淡薄猶如布根地酒的雅量,與我所面對過的西班牙十分迥異。

其氣味上,膠氣在先,或許是開瓶第一杯,能感受的那種澀嫩膠氣,有點微微的!Jura、紹興,但很淡,乾爽風格如向陽岩礦,熱悶與身邊膠制物品預告熱而產生的膠氣。淡雅且有葡萄、櫻桃、乾漬覆盆子,尤其有種從密封袋開出而略帶膠味的氣味,深深吸聞不嗆,反倒是另一種醃漬的果乾,如覆盆子果乾和蔓越莓果乾的淡香。

好的,儘管50ml而已,可以品飲體驗。喔喔…果酸,這種果酸像醃漬的陳年的乾果肉味,當然確實有紹興有點Jura韻味,中味略顯協和乾爽,不敢到強烈酒體反而比較想淡雅布根地或是Gamay,但有趣在後味,酸、乾、果、澀味,酸感而刺激果乾而雅緻,又不如紹興難測,單寧雅緻自在。尾韻有趣,承襲後味而單寧酸澀重,刺激檸檬、酸梅紅莓果肉滋味。

微醺在輕鬆的週五:《關於Yanz’s House Wine Bar

安靜的角落,進入傍晚,此時此刻的微醺,此時此刻是如此的自在。看來平常日選擇微醺是對的也是理想的。尤其又喝了ㄧ支橘酒,又有招待的週年慶紅酒,我的感覺舒服,感覺自然,感覺輕鬆。

儘管紅酒bar不多,但能在鄰近離公司不遠的臺大師大區域,出現一間自然酒為主的酒吧,是難得的,當然也十分讚許。雖然空間不大稍感擁擠,但配合著老公寓以及一點老式酒吧的味道,個人覺得還不賴,是間難得的紅酒酒Bar。

Yanz’s House Wine Bar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299

交通:

臺北捷運品牌標誌臺北捷運Taipei Metro Line G.svg松山新店線台電大樓站G08,Taipower BuildingYanz’s House Wine Bar25.02N, 121.52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