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掀起了疫情的小浪潮,這小浪可是在試水溫嗎,而這溫度就是我們對防疫的態度與熱度,到底是警覺還是鬆懈,到底會是事不關己還是自掃門前雪。
但是每次看完新聞,以及走在熱鬧的區域上,似乎就如上述般,認真防疫的人仍屬大多數,事不關己的大概可以從年齡層分出,可以從外貌德性中分出,總是不禁幾聲嘆氣,還是與之保持遠遠的距離或快快地離開才好。
在後疫情時代,大致完整了Covid-19的徵狀,症狀就像流感,但傳染力更快更強,且治癒力差,就算治癒體內系統也受到嚴重破壞。當疫情開始初期,WHO握到會有新冠肺炎的14種典型症狀:發燒、乾咳、疲勞、有痰、呼吸急促、肌肉或關節痠痛、喉嚨痛、頭痛、發冷、噁心或嘔吐、鼻塞、腹瀉、咳血、結膜充血。[1]然而當病例越來越多徵狀也日新月異,最為驚恐的就是失去味覺,而近期發現更恐怖的還有「嗅覺倒錯」的情事[2]。
對於愛好美食評論的我,對於保護自己更勝於一切。難以想想失去嗅覺後,我的人生會是如何?吃下去的東西可能只有苦辣酸鹹,我相信鮮味一定嚐不到,以經驗而言,我認為鮮味需要鼻後嗅覺的支持。因此,像我這種戴眼鏡耳朵會抽筋還有長久以來不習慣鼻子被罩著的我來說,在疫情白熱化與防疫運動開始迄今,對於這些過去無法支持的行為,現在已經成為自己的防彈衣保護神,因為我真的無法想像失去味覺。
我認為,這不是恐慌,而是對自己的責任。就像在工作的會議上,也聽到外來人士的比彼此勸說,「你們可以重尚自由,不接納強制或被追蹤,但是你們不可以因為自己的自由而去傷害到周邊無辜的人,更不可剝奪他人的自由」。看看,說得多好啊。
當然,我撰寫後疫情時代,主要是希望眼睛不小心掃到我的日誌的人,要清楚不可忽略防疫的重要,因為它不但會剝奪你的味覺,更可能取走脆弱的靈魂與生命。
今天的天氣與陽光格外迷人,淡色金黃配上湛藍晴空,十分美麗。也真的是天公作美,今天也是要帶老媽每月聚餐的時刻,雖然這回要從南往北跑,距離稍微長了一點。但是好在,咱家外的興隆路上即有606可以抵達附近,因此只要曲好前自量時間搭上公車,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戴上口罩闔眼休息,直到車到了天母三越和味全龍所屬的棒球場附近即可。所以,我們就這麼搖搖晃晃的抵達。
今天來的餐廳,其味道對大家一點的不陌生,不過以舊稱講這些過去的料理都以「酒家菜」[3]稱乎之。事實上,有時候對熱炒店和這類酒家菜會傻傻分不清,明明都是差不多的菜餚啊!就我籠統解釋,確實就是差別於精緻化而已。
來到餐廳櫃檯,服務人員相當親切,由於疫情的關係,量體溫以及酒精乾洗手已經是進入餐廳或異地的常態。
服務人員安排我們坐在一樓圓桌,恩,這或許就是有預先訂位或是提早又或是準時抵達的好處吧,至少寬敞不壅擠。依照習慣,早早先規劃好要點什麼菜,看菜單只是補充做最後的更改修正,因此不用花太多時間在上面琢磨或研究或擔心害怕好不好吃。
因此很快地請服務人員幫我們點餐,我心目中想的順序就是先涼拌,在點心,後主餐配飯再搭羹湯,這樣比較符合一個順序。
而點完餐後,我一樣取出了「Chateau Phelan SegiurSaint-Estephe 2017」。並告知我們要開自己的酒,服務人員則輕聲細語說:我們有酌收開瓶費(果然這對白…每集都上演)。我回:沒問題的。
餐廳提供兩只稍重的無名葡萄酒杯,便將酒取至前方櫃檯開瓶(但沒還我酒塞…)並置入倒酒的錫箔,以後一切自行處理。好吧,快來品嚐風味,來給這款酒分數吧!!
色調。紅寶石,晶瑩透徹的莓果紅調,酒緣乾淨銳利晶透清雅,酒緣外圍亮麗,入內逐次顯示桃紅、果紅、棕紅、紅寶石,儘管在普通的酒杯中也能表現優雅。搖晃酒杯,酒緣俐落痕跡緩流,酒體豐富豐厚,帶著柔感。
聞聞氣味。是一陣乾酸輕柔氣息,其莓果味強,但氣味是十分精緻氣香,有紅醋栗、莓果、草莓、青草等等氣味,也能讓鼻子有甘酸而適中的刺激,但卻是能讓我想像到很舒適可口的氣味。
飲下。順暢而酸爽果酸,果味鮮明,能體驗出黑醋栗、黑李,厚實皮肉的葡萄,中味明顯感受木質木桶氣味,木桶木質酸然輕微,卻回饋口腔中滋味是十分乾爽的酸度。
後味是乾爽黑醋栗果香,清新迷人,強厚中帶柔和,很有深度的葡萄酒。尾韻明亮乾爽澀中帶酸而柔和,逐次棉麻絲綢,很棒的波爾多。
看到服務人員出餐了,我和老媽異口同聲,應該是我們的,因為我們是最快速點完的啊!!而第一道菜餚是「蓬萊排骨酥」。
排骨酥,三塊,肥厚有序,比例相同。附帶著醃漬蘿蔔,辣蘿蔔乾等等涮嘴小食。
一如排骨酥的本貌,不過能夠有手爪骨頭的部位選擇也是不容易。咬下,脆片酥香油漬已乾固然不感太油,肥肉嫩骨酥香,甘口爾後甜香,對於排骨酥而言,怎麼能說普通,或不好吃,只不過容易被我們在市場中的印象所制約,這也就是臺灣小吃或臺灣菜的價格與形式被大家禁錮的原因吧。
搭上今天帶的Chateau Phelan Segiur 2017,溫順柔暢,竟然表現出與想像中不一樣,這是很難得的風味,竟然能和手路菜搭的如此柔順,清香乾爽的黑醋栗、黑李,立馬可感受Merlot的溫柔。
這..上菜也真是拿捏不到廚師的安排,「白片放山雞」來了。
特殊斜約25度角的古早竹篇盤飾,秀味足矣。此時,我們加點的白飯也一併來了。先試試白飯,其香Q大碗,這倒是蠻符合口味,若是論熱炒台菜理當如此。且來夾起一塊雞肉一塊吃吃。
嗯嗯..這酒香新鮮乾爽,是米酒香氣但沒有濃厚酒味,肉質柔嫩甜香涼爽,這種滋味應該是肉質嫩絲而油潤甜香感吧,沒錯確實如此入味。尤其雞皮與肉質間油脂呈現晶凍感,美味到不行,這就是我喜歡的風味。
搭葡萄酒,欸,酒體均衡但又乾爽嗆辛,果味鮮明地表現出黑醋栗、黑李,尤其冰涼後的果酸香,酒體中度乾爽,與這道料理搭配合宜。
接二連三連發,不愧為酒家菜,不拘形式啊!!這是「炒水蓮」。
水蓮外表翠綠油亮,夾起入口香脆又帶些酥香感,對,是油蔥和蒜酥,產生的那種迷人的滋味,尤其蒜酥、油蔥的酥香畏罪迷惑我。而水蓮新鮮,因此清脆多汁好吃。
搭葡萄酒,稍稍辛嗆乾爽,但果味隨後帶出,柔而甘甜,舒服而讓我們滿足,也是意外的美味搭配。
第四道是「煙燻粉肝」,這在我心中應該是冷盤先上才是啊。
粉肝,咬下就是紛粉粉的口感,是豬肝的涼拌滋味,稠黏柔和,尾端咀嚼香甜,尤其需要細爵慢嚥。加些加絲薑而古早甜潤而辛辣但僅限於鼻腔辛味,這道好吃,好吃。
搭葡萄酒依然柔和順暢,而後味維持甘甜美好,又是意外搭配。
哇勒~連發第四道是「海鮮羹」,我不進懷疑,這麼早上是對的嗎?會不會太快冷調呢?
這是我想太多,海鮮羹的熱燙度足以竄上全場,可以先放,溫熱喝風味最佳,剛上桌實在太燙。
老天,原來海鮮羹在這裡的表現如此美味,雖然揪起我對辦桌菜的海鮮羹味,但入口的滋味與順度以及尾段的甘甜度差異甚大。
這應該勝過吃過的熱潮和筵席餐廳的羹湯,稠度恰好鮮甜美味,尤其蝦仁、蚵仔、魚肉等甜香並帶有柴魚香味,很美麗的口感滋味。
搭葡萄酒,簡單稍重的風味將單寧帶了出來但剛好,就是理想的新酒滋味,尾端又帶出海鮮甘甜香味,也是搭配料理。
接下來的第二波第一道是三球「金錢蝦餅」,雖然看起來並沒有很經驗或很期待。
對,這酥香、溫熱,蝦仁肉球的綜合香氣,很像在廣式點心。咬下一口,嗯….我被圈粉了,這蝦味我喜歡。
這肉質香甜甘香清新,應該是香菜的關係吧,總之甘甜美味,搭葡萄酒,依然乾爽,辛嗆,酒體的豐富與厚實感相當美好,尾韻跟著咀嚼香甜,又是理想的搭配。
下飯的料理終於來了「古味滷大腸」。
帶勁有味,味道濃厚重,大腸頭綿柔嫩美,相當入味可口,鹹香濃厚。搭葡萄酒微微將單寧熱感帶出但仍然果香柔和溫順。
將薑絲與大腸揪上些許…這大腸搭薑絲辣澀辛口,但搭配白飯人間快事。飲下葡萄酒,不妙,有藥味,不理想。
再將大腸頭搭上甜辣醬海山醬,甜味加濃,肥腸依舊嫩軟好吃。
搭葡萄酒乾爽,帶勁但仍然柔和溫順,又變了成為很理想的風味。
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何老媽這回吃得那麼粗狂?等等,氣質氣質。別那麼急哎~。事實上,過不久,我也是…心裡的天使一直糾正自己,氣質氣質~你還糾正你媽!!我也不禁好奇,為何這回品嘗到的金蓬萊味濃卻不重,明明很家常很像大鍋菜,但味道在味蕾間卻能感受細緻度的差異。
比第一次和那群軍閥集團來時好吃很多…這是因為人的關係嗎?不不,應該是「金蓬萊」本身料理的潛在的實力再昇華吧!其中我好奇的是,帳單三千讓服務人員的眼神有些慌恐~這兩傢伙真能吃啊~最後老媽又吐了最後評論,她說這裡的菜都很好吃。
而且今天她的美味順序是「放山雞」、「海鮮羹」、「粉肝」、「滷大腸」、「蝦餅」、「水蓮」、「排骨」….這真是她的真心體會,愉快~哈哈哈!!
「金蓬萊遵古台菜 GOLDEN FORMOSA」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101號。
餐廳評價:★★★★★
Chateau Phelan Segiur Saint-Estephe 2017 #JS:93 #WS:92#WE:94 #DE:93 #TYH:94。
[1] 參閱https://www.ch.com.tw/index.aspx?sv=ch_epaper&chapter=epaper20200305。
[2] 參閱https://heho.com.tw/archives/160475。
[3] 酒家菜,以文化來說,台灣菜精緻化的起源,原服務於地位高的官員仕紳,附帶著文化就是歌女與那卡西,相傳源自於民國初年。以福州菜為基石而演變,在1960 年代,以大稻埕新式酒家,與北投酒家等最多也最為出名。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