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

小店面、夜市小吃、路邊攤位可說是任何人對美味食物的啟蒙。儘管天生是貴族,還是後天的大和拜金女養成,沒有吃過小吃,就少了一味。任何愛吃美食的人及美食家,怎麼能不從最熟悉的小吃開始談起。我想,如果談小吃或是攤位這種小料理,我最愛的仍是麵條,或許自小受到奶奶這來自山東青島人的影響。

中原街廖家IMG_7310

她對於麵食料理十分熟悉熟練,不過做起臺灣小吃她也樂此不彼,尤其到到我不吃飯時,而且嫌沒味道的時候,想起她除了先用山東腔調罵我一番後,她竟然會修正套路,果然是個美食味道天才啊(竟然專找我這小孫子當白老鼠)。因此,對於麵條及麵食我相當敏感,特別是她擅長的山東水餃和包子。

中原街廖家IMG_7346因為我爺爺是四川人,她也會一些四川的辣椒油和炒辣椒的作法,好讓他可以回味那永遠回不去的家鄉(所以知道為什麼我會愛炒辣椒視為絕學的料理)。以前小時候看奶奶都是自己擀麵自己做麵條,自從年過五、六十後才開始買木新市場的成品麵皮與麵條。當然是因為方便因素,第一方便第二大家也忙,吃飯的不多,買的省事,但隨著每日吃、日日吃、夜夜吃,養成我對麵條既喜歡又會有些依戀的味道。

中原街廖家IMG_7311

但是以一直喜歡湯麵,當然和我的姓氏絕對無關,但是和辣椒醬絕對有關;然而近期,我也不知道為何突然喜歡吃起乾麵了。

中原街廖家IMG_7314

我思考了一下,和月見有關,日本人會在飯裡面加上好的蛋黃與醬油拌飯,或是加在蕎麥麵讓他成為黏著劑,或是和雜吹一樣讓湯體與飯黏著成粥,想想,肚子都餓了。於是我興致一來,也恰好經過,於是便從民生東路一段,拐來中原街的廖家吃麵。

中原街廖家IMG_7325

乾麵

記得金華街的廖家和這廖家有些許關係,不過中原街的廖家口音與金華街截然不同,但留著一樣功夫與血脈。但是今天特別,我進來中原街廖家竟然不點原汁原味的清燉牛肉麵,而是點了乾麵。

中原街廖家IMG_7313

其實廖家的乾麵應該叫牛乾麵或牛雜乾麵吧。煮好受透的麵條一坨掛在麵碗裡,舖上些許青江菜,然後再撈上以及鋪上一牛肉,有牛肉、牛筋、肥油、牛肚、牛腸等等,雖然就是部分剛剛好而已,麵底還有些牛肉湯,僅些許,如此攪拌起來才剛剛好,不會黏成一坨。

中原街廖家IMG_7322

語言似乎不是很通的妙齡女店員將麵送上,突然拿瓶不知道是醬油還是烏醋,似乎要告訴我可以加些進去拌一拌才好吃的意思,但是愛辣的習慣,我會選擇用辣油或是生辣椒吧(事實上我這樣幹的)。

中原街廖家IMG_7321

因為店內狹小,沒有菜單或點單,只有在小菜的透明玻璃櫃上以及店外的玻璃牆上,標示的品名與價格,因為這個人離我咫尺,龜毛我深怕她講話的口水會掉進麵裡,所以立即後撤。

中原街廖家IMG_7336

我不只加了炸的辣椒油還加了生辣椒,因為有留下些許牛肉湯以及燉軟嫩的牛雜們。挾起光滑帶些深邃辣色以及白白的瀰漫小煙,這樣很想爽快地吃,而且會狼吞虎嚥。的確,這麵的口感真好,滑順軟嫩而不爛,過程沒有肉時,仍有迷人的牛肉香。

中原街廖家IMG_7333

可以在夾起些牛肉、腸、牛肚或是肥肉等等,爽快愉快,大概吃完的過程不過10分鐘,愉快的不得了,尤其那種牛肉味,騷而不腥,迷人且未到恰好,尤其我加了辣還有些酸菜,我頓時快樂無比。

熟男子的品味手札

(牛肉麵 Beef Noodle)
服務

環境

位置 內有冷氣、有室內位置、露天餐桌
動線 室內暢通、室內壅擠、露天寬敞、露天小位
貼心度 熱情服務被動理會、毫無理會
主餐 乾麵 頂級廚藝、美好味道、理想料理、缺乏一味、可有可無
風景 高空市景、山川海邊、馬路巷弄
交通 十分便利、步行方便、開車較佳、公車客運
舒適度 頂級高雅、溫馨舒適、安靜舒適、簡單方便
價位 親民價位($150~)
總評 此生必來的攤位、值得專程前來、路過就要來、推薦選項

中原街廖家IMG_7352

廖家牛肉麵

日期:2020.02.19

天氣:晴

氣溫:19度

酒後心情:極好

地點:臺北市,中山區  料理:牛肉麵 Beef Noodle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原街41號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