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1月2日(六) 天氣:晴氣溫:24。
品飲地點:大帥府邸。酒類:葡萄酒。
酒廠:Cellar Mendall 年份:2018
產地:SPAIN產區:Catalunya, Terra Alta
葡萄品種: 80% Garnacha Blanc、20% Macabeo
酒精:12.5% 容量:750ml
今年逐漸進入尾聲,當然這個尾聲對我們這種年紀與職業的人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喔不,還有一年,得維持健康的身體才是。而我認為,身體的反應會告訴自己的健康狀況,30出頭的時候還感受不出來,而現在越來越會發出緊訊,比如身體會麻,比如燥熱,比如精神容易欠佳,尤其在大吃大喝或是飲酒之後,沒有做出適時的運動,身體總會不對勁。
或許這又是今年下半年決定要以運動取代吃喝,迄今所回饋給我的經驗吧,近期真的覺得活回30出頭的年輕感覺。所以,每次在品酒之後,我一定會安排時間去運動,然後狂操自己,大量流汗。
運動之後,精神就特別好,整體感覺就像酒精完全排出體外一樣,但能留下美酒的記憶。今天一早喝的是西班牙的葡萄酒,也是屬於相當健康的紅酒類型,所採取的方式自然無添加的白葡萄酒Mendall BB 2018。
亮晶晶的酒塞,酒海中的水晶
常喝葡萄酒,喜愛葡萄酒,對葡萄酒有一定的了解與品飲程度的人來說,看到酒塞攀附著亮晶晶如海鹽的結晶物,或是到酒時(尤其快見底時),突然蹦出一堆岩片,或是結晶顆粒狀,紅酒呈現如紅色寶石,白酒猶如海鹽或是鑽石結晶,一定也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這些沈澱物是自然現象,他的名稱叫做「酒石酸鹽」(Tartrate Crystals)。
葡萄果實裡擁有三樣「酸」,有酒石酸、蘋果酸以及檸檬酸,酒石鹽酸便是由酒石酸所形成。根據研究報導,因為酒石酸在酒精李彼葡萄汁的溶解度低,造酒過程中,它會因為溫度變化,尤其在低溫下和鉀生成酒石酸氫鉀而成為晶體沉澱物。
請注意,這晶體沉澱物並不是酒壞掉了,而是自然現象,當然倘若是自然酒或是遵從傳統釀製法的葡萄酒,酒石酸鹽形成的機率更高。
如果你在辦活動或在家裡辦Party,擔心倒葡萄酒會倒出一堆晶體,怕會不好看。那也沒關係,可以準備醒酒器或是玻璃容器,透過濾網,做個過濾,把晶體攔住然後去除,同時又做到醒酒的效果,如此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關於Cellar Mendall
今天喝的是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雅的自然酒Mendall BB 2018,這款酒的釀酒師是Laureano Serres,他也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葡萄酒的傳奇釀酒師,他的住所以及Cellar Mendell都位在El Pinell de Brai的小城鎮裡。
Laureano同時也是西班牙釀製自然酒的先驅,他的經驗也啟發了加泰隆尼雅地區的其他釀酒師重新思考釀自然酒基礎。原本在馬德里擔任電腦程式設計師的他,突然決定有必要改變人生的風景後,決定回到家鄉務農,並從事釀酒行業,同時也加入當地的釀酒師合作社,並於1999年收成的自家品牌Mendall葡萄酒。打從他回到家鄉開始便致力於有機水果的生產,自2002年後,決定無添加任何材料,以有機和自然動力法來進行種植與釀造葡萄酒,就再也沒有回頭過了。
他在El Pinell的土地上擁有6公頃的葡萄園,且位在比Terra Alta更高的的位置,超過500公尺。這裡幾乎沒有表層土,也意味著葡萄藤是直接深入石灰岩中,這裡的風土使葡萄酒更有新鮮感和復雜性。他酒窖中有以各種方式製成葡萄酒,且一直嘗試以不同的方式來釀造葡萄酒,包含手工去梗後自然發酵、整串葡萄直接進行碳酸發酵等等。
在有限的空間與良好的規劃程序下,能順利完成每次收穫後的裝瓶作業。Mendall酒莊的葡萄酒因為無添加,因此不符合法定產區DO的規則,只能為VDT,同時他的葡萄酒也會以古法與傳統的陶罐釀造法來進行釀製,十分多元自然。
品酒:Mendall BB 2018
今天陽光微微浮現,這種不太強烈稍有隱藏的黃光恰似今日品飲的白酒Mendall BB 2018。這款酒是以雙耳陶罐發酵,靜置於不鏽鋼槽3個月,在酒尚未完全發酵前裝瓶,瓶中還保留些二氧化碳。
色調。開瓶後注入酒杯,明顯看見沈澱物,如似海鹽的結晶體,鵝黃、蜂蜜水的淺金黃色,酒調色澤不那麼俐落反而是混濁的、霧濛濛的,搖晃一下,酒腿緩緩沿著杯腹留下,優美銳利。
氣味(45/50)。剛開瓶不免帶些毛皮味,有些悶臭的皮革味,逐漸散開後,則表現ㄧ股酸香的黃檸檬味,也有海鹽味、酸啤酒的氣味,以及玉蘭花和桂花的混濁味;聞深入一點鳳梨、杏桃、百香果、甚至鹽巴、瓦斯味。
飲下(16/20)。溫和溫柔的平順入口,有點微微刺跳的氣泡感,感受黃檸檬、杏桃、鳳梨、乾爽口味完全不感到甜味,尾段表現的鹽味,缺乏果香花香,酒體算輕盈。
尾韻(25/30)。鹽巴岩石感較重,尾韻亦缺乏果香,但仍有水果甜感殘留,十分清順舒服。
Decanter
好顏色不變,那麼醒酒之後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先聞一下氣味吧!!
氣味(+1)。非常圓潤的感覺,水果風味不變,桃子、蜂蜜、烤甘蔗、水梨、黃檸檬、還有點芳香萬壽菊的輕盈版感,風乾蜜餞的甜味。
再深聞一下,綿綿的氣息不太有什麼味道,只留下水梨果肉還殘留點糖分,大概是那樣的味道。
飲下。依然平穩順滑,帶點乾果蜂蜜、水梨、桃子以及乾澀爽感,中味澀酸鮮明但挺舒服的,後味綿麻酸甘。
舒服易飲,似乎與未醒酒時差不了多少,只有圓潤的感覺多了點,還有尾韻的甜感也明顯一些,但我想,未醒酒的酒,擺一下,也大致如此,兩者比較後沒什麼差異。
18小時
經過18小時後的Mendall BB 2018會是什麼樣子呢?其實就算我不看好,但也得要實驗一下,實驗當肉眼看的到酒體撞擊的氣泡微弱,亦代表裡頭的二氧化碳不多,理應不需要醒酒了。
那麼,姑且還是來一試18小時後的感覺好了。
色調。在早晨微涼的氣溫下,杯子冷凝包圍杯腹,但色調似乎不那麼渾濁了,欸…這有點意思,不過仔細看,是外圍的透明輕薄酒體的反差所致,應該不能稱濁而是平淡之間。
氣味。鳳梨湯汁甜感,水梨汁味、水果糖、香草等等水果甜味清楚而且成了主角,但深聞卻是明亮的酒精嗆味..像微微的tio Pepe像是紹興,但是是相當輕微的。
飲下(+1)。清新舒適的口感,也因此凸顯了稍稍平淡無趣,過程出現酸香,可用不是極酸的輕檸檬來形容吧,而前味交叉間多了潮溼的木桶味,中段雖然有鹽味並帶澀感,但酒體十分薄淡,後味有點棗子味,黃檸檬,尾韻算是黏綢甘雅,讓口中略顯綿綿絲綢感。
其實可以放到18小時,但應該是極限了,24小時也應該還挺的住,再久,恐怕就不理想了。
品酒筆記:
葡萄酒筆記(白葡萄酒) | |||
外觀 | 顏色濃度 | 淺/中/深 | |
色澤 | 無色/檸檬綠/青黃色/金黃色/琥珀色/深琥珀色/其他 | ||
反光 | 青綠色/銀色/青黃色/黃水晶/橙色/黃銅色/栗子色/橘黃 | ||
清澄度 | 沈澱物,如似海鹽的結晶體。 | ||
流速 | 濃稠/中等/流速快 | ||
嗅覺 | 濃度 | 輕盈/淡雅/中等/濃郁/厚實 | |
香氣類別 | 水果香/花香/辛香/草本/木質/動物/森林/其他 | ||
木桶氣味 | 輕快/鮮明/強烈 | ||
輕聞 | 毛皮味,皮革味,酸香的黃檸檬味,海鹽味、酸啤酒以及玉蘭花和桂花的混濁味。 | ||
淺聞 | 鳳梨、杏桃、百香果、甚至鹽巴、瓦斯味。 | ||
香氣特性 | 純淨/複雜/豐富/直接/奔放/封閉/單純/廣大 | ||
味覺 | 口感 | 入口 | 溫溫和溫柔的平順入口,有點微微刺跳的氣泡感。 |
中味 | 感受黃檸檬、杏桃、鳳梨、乾爽口味完全不感到甜味。 | ||
後味 | 尾段表現的鹽味,缺乏果香花香,酒體算輕盈。 | ||
尾韻 | 鹽巴、岩石感較重,尾韻缺乏果香,但仍有水果甜感殘留。 | ||
甜度 | 不甜/微甜/中甜/甜蜜 | ||
酸度 | 微酸/中等/堅硬 | ||
酒感/酒體 | 輕柔/紮實/強壯/沉重 | ||
餘韻持續 | 無味/短淺/中等/柔和/綿長 | ||
酒精濃度 | 柔軟/輕雅/一般/稍高/強烈 | ||
平衡度 | 不對稱/搖搖晃晃/四平八穩/完美平衡 | ||
「TDS葡萄酒喜好指數」 | 🍇🍇🍇🍇(88) | ||
醒酒建議 | 開瓶後即可飲用,不適合久放建議喝完。 |
Cellar Mendall官網:———
ICheers:https://www.icheers.tw/iCheers/Wine(購買地點)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