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10月26日(六) 天氣:晴氣溫:27。
品飲地點:大帥府邸。酒類:葡萄酒。
酒廠:La Spinetta年份:2013
產地:ITALIA產區:Piemont
葡萄品種: 100% Nebbiolo
酒精:14% 容量:750ml
我記得剛剛使接觸葡萄酒時,最喜愛覺得最容易入口,果香味最豐富濃郁的就是義大利葡萄酒。而且要辨識義大利葡萄酒也十分容易,光是看到酒瓶瓶頸上的貼紙標籤,便可知道這款酒是義大利葡萄酒,在貼近一點看,可以知道他是最頂級的還是次一級的,不過這些都是國家法定的認證。
當然,有認證的意思只不過是經過一定的標準程序,至於厲不厲害好不好喝,這可能又是另一回事,這就像是大學一樣,臺灣大學是大學,育達科技大學也是大學,都是經過教育部同意成立,那麼品質如何?在此沒任何褒貶,只是個比喻。當然,不一定只有頂尖學府才會出現人才,如果這麼說,郭董又要怎麼解釋呢。
義大利葡萄酒分級之D.O.C
今天喝的義大利酒款剛好是D.O.C等級的葡萄酒,因此就來了解D.O.C是什麼意思。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的簡稱為D.O.C,在1960年代初期,義大利的葡萄酒專家們從法國的分級以及本國的情勢現況分析,發現了品質管控的重要,因此藉由國家農業部門所出資組成的委員會,草擬了一套葡萄酒管理制度,當時就稱之為DOC。
成立之初,為了鼓勵全國的葡萄酒農與酒商向政府申請這項品質認證,而有意願申請認證葡萄酒莊就會透過地方的商業公會登記。然而認證的規範中包含葡萄酒產區、葡萄品種、顏色、酒精濃度的底線、每公頃葡萄園、每株葡萄樹的最大產量以及釀酒的熟成時間等等作為依歸。但這項制度執行的並不順利,因為種植品種與面積範圍很大,加上戰後年輕人轉往大城市發展而放棄務農,因為制度未能符合民情,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讓許多人不滿。
後來1980年官方成立了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DOCG),雖然更嚴格的規範法定條件,例如規定必須成為「DOC」5年以上才能成為D.O.C.G的條件,葡萄品種、採收、儲存,甚至每公頃的葡萄產量以及酒精含量等等,需要經過專人盲評試飲…等等,但這制度的目的更為了彌補嚴格條件而失去一些菁英酒莊,例如1970-1980這段期間,就有許多卓越品質酒款沒被列入DOC。
後來義大利DOC委員會也不斷的修改法規,包含配合歐盟原產地標記法等,他們於1992年通過了一項164法規,再設立Indicazione Geografica Tipica(IGT)即介於DOC與VDT間的一個等級,其目的是認證一些高品質的VDT以使得制度更為精準,不讓品質優異的酒莊流失。
而DOC的本意是為「法定產區酒」,也就是相當於法國的AOC等級。其條件嚴格,除必須符合特定產區經核准耕種的品種外,亦代在生產與制造過程要符合DOC法嚴格規定,包含葡萄的種類、最低酒精含量、制造方法、貯藏方法以及味覺上的特色等等。而現在蓋約也有200種以上的DOC認證葡萄酒。
關於La Spinetta
La Spinetta曾於2011年為Gambero Rosso選為年度酒莊受重視程度僅次於Gaja酒莊。酒莊正式重新開始於1977年,地點就在老家族的發源地義大利皮蒙(Piedmont)的Castagnole Lanze村莊。
為什麼說重新開始?其實家族開始根植葡萄酒事業的夢想始於19世紀末1890年代。當莊主的祖父Giovanni Rivetti率著家族的幾位男性前往阿根廷這塊新大陸掏寶,與當時多數的義大利人一樣,夢想成為有錢的人,而回到故鄉實現夢想,而夢想就是有機會在自己的家鄉釀造一款美酒。然而Giovanni未能完成這個夢想,反倒是他的兒子Giuseppe(綽號Pin)實踐了。一家人在義大利皮蒙區Castagnole Lanze的LA SPINETTA(意為“山頂”)定居,這地方是以Moscato d’Asti聞名地區,而當時他們以釀造一種相當清淡而簡單的甜點酒並以Moscato為核心。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家族的視野更為寬廣。
在1985年時,LA SPINETTA推出了第一款紅酒Barbera Càdi Pian,隨後推出了許多頂級紅酒。1989年,Rivetti兄弟將Nebbiolo與Barbera混釀的酒款取名為“ Pin”以紀念父親。並陸續出品與多膾炙人口的佳釀,例如第一款Barbaresco,Gallina於1995年出品,其後Barbarescos Starderi、1996年的Barbera d’Alba Gallina、1997年的Barbaresco Valeirano以及1998年的Barbera d’Asti Superiore等產品也陸續面市。
更厲害的是,他們更深入中部的Tuscany。他們在Pisa以及Volterra之間收購了約65公頃的葡萄園,並生產了三種不同的100%Sangiovese。從2004年到2012年間生產了以Sangiovese和Prugnolo Gentile釀造的Colorino、Vermentino、Prugnolo Gentile、Chianti以及Rosé。
而今天品味的Nebbiolo,是Rivetti家族於2000年買下了Grinzane Cavour村8公頃的Campè葡萄園,並開始種植Nebbiolo葡萄,且樹的平均樹齡達到35至45年,因此產量低,並經過全新法國橡木桶陳年24個月,再接著於不鏽鋼槽中熟成9個月,裝瓶後,再窖藏12個月才上市;不經過濾和澄清處理以保持其最佳風味。
品酒:La Spinetta Langhe Nebbiolo DOC 2013
色調。酒開瓶後注入杯中,這色澤熟悉,鐵鏽色、桃紅、淡棕紅色、櫻桃紅色,就屬於淡色系的紅酒;反光讓色澤看似深厚,成黑色、棕紅黑;讓酒平靜一會兒。
當氣泡分分消失回歸於靜漬酒面,平靜透澈,優雅美麗,搖晃酒杯,酒緣攀附酒腿而緩流,即將入酒體時,且留下些許堆積酒腿於酒面上方,與剛開瓶時落差甚大。
氣味(46/50)。剛開瓶時,我對Nebbiolo 的既定印象出現,因為這鐵鏽色,必然有鐵鏽味、粗糙感、酸澀味,又像加了胡椒、鼠尾草等香料,難免以為是感染了或是壞掉的感覺。而平靜一下後,逐次出現了果香。
此時我心裡想,還好沒有Cork,因為酒塞很漂亮應該不至於壞掉。搖晃酒杯,輕聞,櫻桃、杏仁、辛香味些許類似馬吿的辛香,因為明亮的感覺勝過一般胡椒,有些像木桶味,陳年的老桶所付給的氣味;再深聞,黑櫻桃、番茄、黑莓、黑李、陳年木桶、明亮氣息的香草。
飲下(15/20)。第一口勢必難嚥,苦澀、鏽味,甘酸澀澤,咬嘴饞口。一會兒約10分鐘左右,逐次變換而是口舒服,入口口感滑順利口而光澤,逐漸進入滋味,不算重強的酒體,反而香料味要過於水果味,大致有黑櫻桃、黑李、胡椒、梅子、百里香、青草香,中味顯現老桶的粗糙味道。
尾韻(25/30)。明顯感受澀酸重,但也隨之而來的苦、澀、酸味,尾韻綿口帶著逐漸減少的酸,而讓尾韻感偏向果實以及香料,這酒款的確不可小覷。
Decanter
開這瓶也有一個多小時了,該稍微覺醒了吧!但這是不夠的,我認為還要再Decanter一下,加速讓它甦醒。
氣味(+1)。哇喔,多了一股焦糖味,剛剛完全沒有,除了更爽朗氣味外,在品種上推翻先前的一些果味,醒過來後的氣味變成黑李、楊桃、芭樂皮、藍莓等等,輕聞其酒體的酸澀味與木桶濕氣皆消失,反而更像黑莓果糖、覆盆子糖以及洛神花果肉蜜餞的甜味和氣味。
飲下(+1)。口感差的真多,平滑柔順間緩緩帶過浮現酸莓、藍莓、黑櫻桃、黑李等水果風味,攀附口中自然出現酸澀單寧的棉麻以及木桶、甘草、八角、胡椒、羅勒等等辛香草本味。
尾韻。出現的洛神花果乾、蜜餞、烤莓果糖滋味,但澀酸、潮溼木桶味等也存在,口感綿密絲綢味感,十分意外的單一Nebbiolo 。
21小時
對這款酒的體驗,以品飲經驗來判定可以放一下味道會不錯,那經過21個小時會如何呢?其實無論時間長短的落差無所謂,這就是品酒的日常生活實驗,哪怕只是萬分之一種選擇,它也是個實證,口說無憑,就來喝喝吧。
色調。再倒出後總難免有些濁感,但過段時間酒面酒體便恢復原來。
氣味(+1)。煥然一新啊,儘管看色澤便能指認出Nebbiolo,倘若氣味,也許會被誤導,被誤導為澳洲的Pinot Noir,被誤導為杏仁酒,是的,竟然有些Amaretto 的香氣,還有焦糖香、紅櫻桃、清香的草地凝露氣味,甚至有些輕輕的紫蘇香,這是一個淡化後的美好表現。
飲下(+1)。口感與滋味是同時並進的,口感光滑流暢,而滋味單寧帶來粗澀棉麻的酸度與澀感,甜度反而感受不到,而酒體依然維持紮實,中味的木桶味、楊桃味、黑色莓果皮肉味,如年輕的黑李、黑莓等等,表現剎那間,其後味呈現清楚的果香以及殘留於口的摩擦綿綢感,似乎酒的味道已經達到巔峰狀態,恰恰剛好此時暢快品飲。
品酒筆記:
葡萄酒筆記 | |||
外觀 | 顏色濃度 | 淺/中/深 | |
色澤 | 紫紅/寶石紅/棕紅色/石榴紅/磚紅色/橙色/其他 | ||
反光 | 黑色/藍色/紫色/紫紅/石榴紅/磚紅/橘色/栗子色/其他 | ||
清澄度 | 靜漬酒面,平靜透澈,優雅美麗。 | ||
流速 | 濃稠/中等/流速快 | ||
嗅覺 | 濃度 | 輕盈/淡雅/中等/濃郁/厚實 | |
香氣類別 | 水果香/花香/辛香/草本/木質/動物/森林/其他 | ||
木桶氣味 | 輕快/鮮明/強烈 | ||
輕聞 | 因為這鐵鏽色,必然有鐵鏽、粗糙、酸澀、又像加了胡椒、鼠尾草等香料味,櫻桃、杏仁、辛香味些許類似馬吿的辛香。Decanter後,醒過來的氣味變成黑李、楊桃、芭樂皮、藍莓等等。 | ||
淺聞 | 黑櫻桃、番茄、黑莓、黑李、陳年木桶、明亮氣息的香草。Decanter後,黑莓果糖、覆盆子糖以及洛神花果肉蜜餞。 | ||
香氣特性 | 純淨/複雜/豐富/直接/奔放/封閉/單純/廣大 | ||
味覺 | 口感 | 入口 | 口感滑順利口而光澤,逐漸進入滋味,香料味要過於水果味,大致有黑櫻桃、黑李、胡椒、梅子、百里香、青草香。
Decanter後,平滑柔順間緩緩帶過浮現酸莓、藍莓、黑櫻桃、黑李等水果風味。 |
中味 | 老桶的粗糙味道,尾段明顯感受澀酸重。Decanter後,攀附口中自然出現酸澀單寧的棉麻以及木桶、甘草、八角、胡椒、羅勒等等辛香草本味。 | ||
後味 | 尾段明顯感受澀酸重,但也隨之而來的苦、澀、酸味。Decanter後,出現的洛神花果乾、蜜餞、烤莓果糖滋味,但澀酸、潮溼木桶味等也存在。 | ||
尾韻 | 尾韻綿口帶著逐漸減少的酸,而讓尾韻感偏向果實以及香料。 | ||
甜度 | 不甜/微甜/中甜/甜蜜 | ||
酸度 | 微酸/中等/堅硬 | ||
單寧 | 柔弱/圓潤/顯著/有稜有角/硬實緊澀 | ||
酒感/酒體 | 輕柔/紮實/強壯/沉重 | ||
餘韻持續 | 無味/短淺/中等/柔和/綿長 | ||
酒精濃度 | 柔軟/輕雅/一般/稍高/強烈 | ||
平衡度 | 不對稱/搖搖晃晃/四平八穩/完美平衡 | ||
「TDS葡萄酒喜好指數」 | 🍇🍇🍇🍇🍇(90) | ||
醒酒建議 | 一、建議醒酒需要一個小時以上或更久。
二、開瓶後放冰箱保存,最佳飲用期研判24小時。 |
La Spinetta官網:http://www.la-spinetta.com
ICheers:https://www.icheers.tw/iCheers/Wine(購買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