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2月31日(一) 天氣:雨氣溫:14。
品飲地點:大帥府邸。酒類:葡萄酒。
酒廠:Beringer年份:2011
產地:U.S.A產區:California, Napa Velly
葡萄品種:100% Merlot
酒精:12.5% 容量:750ml
作為歷史只有兩百多年的國家,對於擁有上千年歷史悠久的葡萄酒與威士忌釀酒歷史的歐洲來說,美國堪稱釀酒新世界的代表國家,就連緣起於歐洲的酒吧文化,美國也佔盡了現代酒吧風格的話語權。
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起美國,因為今天品嘗的就是來自美國的葡萄酒,據說美洲世界的葡萄酒自公元1562年,從此推敲應該是大航海時代發現新大陸的歐洲人所種植,據說當美國1776年宣布獨立前不久在加州納帕谷就有葡萄酒莊的出現。
梅洛Merlot
今天品嚐的是來自納帕谷的葡萄酒,而品種則是法國種「梅洛」,我覺得這品種很有趣而且與Cabernet Sauvignon可以說是混種釀造的絕佳搭檔,無論是誰的比重高,在法國的五大酒莊或是右岸葡萄酒都可說是經典絕對,甚至延伸到義大利的超級托斯卡尼以及美國Opus One等幾間膜拜酒莊。
Merlot經常被形容為一種女性化的葡萄,或許因為它早熟收成快較柔,另外它單寧弱,糖份高,所以釀出來的酒容易入口。當然也成為商業化及大眾酒,因此美國有部電影Sideways中有個橋段,片中的主角要去餐廳約會其中一人說:如果她們喝梅洛,我們就跟著喝梅洛。但男主角卻回說:「如果誰要是點了梅洛,我馬上離開,我他媽的才不喝梅洛!」(If anybody order merlot, I’m leaving. I am not drinking any fucking merlot!),不過這也不過是大量運用行銷後的反效果,或多或少受到電影的影響也破壞了梅洛的形象。
承上,被視為女性化的梅洛也代表著過於柔和,雖然容易入口卻失去葡萄酒的特色變化,因此大多數愛酒人士很難開口就說我愛梅洛,我喜歡梅洛。但是,如果這麼說法國波爾多右岸卻又狠狠打了不太重視梅洛的人,因為知名酒莊價格比左岸要高的Chateau Petrus,所用的葡萄品種就是以梅洛為主。
在維基百科中介紹有關梅洛在波爾多官方記錄是1784年產的酒,且被視為裡布奈(Libournais)地區最好的酒,那時候他被稱為merlau。然而至於喜愛或不喜愛,我覺得問自己最重要,不要受到裝高貴或是電影影響,但至於是否易飲柔順,這方面等等試試這款美國梅洛酒便知。
關於Beringer
貝林格酒廠(Beringer Vineyards)的歷史源於公元1868年,當時出生自德國的創辦人Jacob Beringer被尚須開拓開發的美國新世界所吸引,於是決定離開德國美因茨(Mainz)的家中搭船航行到紐約。
然而,在美國探尋機會的同時,聽聞在西岸擁有一處岩石山坡且土壤肥沃的河谷,這裡與家鄉德國的葡萄園風土相似,於事他便起身前往納帕谷(Napa Velly)。他與弟弟Frederick Beringer便於1875年在加州納帕谷買下了約215英畝的土地,並於1876年成立了貝林格酒莊,成為納帕谷最早的酒莊之一。
貝林格酒廠可以說是美國葡萄酒釀酒的急先鋒,也創造了許多第一,在美國首度使用重力供給設施,也是最早使用人工鑿穴建立酒窖的酒廠之一,迄今仍然是貝林格佳釀的陳年場所,也是第一間同時釀製紅白葡萄酒的酒莊。
在1934年首度開放酒廠觀光,開啟了納帕谷的品酒觀光傳統,酒窖終年恆溫且貝林格兄弟建立萊茵屋(Rhine House),重現在德國萊茵河谷的風貌,也是儲藏與品酒中心,至今保留完好,屬於國家級保護歷史古蹟。2001年,貝林格同時獲得Wine Enthusiast及Wine and Spirits兩家著名葡萄酒評論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葡萄酒廠」。
貝林格酒莊現任釀酒師馬克·貝林(Mark Beringer)繼承家族優良傳統與經營,畢業於弗雷斯諾(Fresno)的加州州立大學,獲得了釀酒學位的他,曾在知名酒莊Duckhorn擔任釀酒師,最高職位到副總裁。2009年加入Artesa擔任副總裁兼釀酒師,最後於2015年回到家業貝林格葡萄園擔任首席釀酒師,並持續追隨備受讚譽的釀酒師名譽勞裡·胡克(Laurie Hook)的成就。
品酒:Beringer Napa Valley Merlot 2011
開瓶後,微微的聞到花果香氣,應該黑莓果味居多,看看酒色,深邃,外圍如紅莓淡雅,酒緣清亮俐落。
而內圍順遂,如黑莓、黑醋栗、深紅遂磚,搖晃,如紅寶石、銳利色調,酒腿柔和華麗的流落,優雅如美國大妞的美腿。
氣味,這最是意外的美好阿,當我開瓶試酒,感覺有點塑膠製品油氣,這味道我認為皆是橡木桶的陳悶傑作;深聞,有點塑膠感但不是刺激噁心是淡薄優雅,是紫羅蘭花香,刺激味強,是黑醋栗莓果,果香深厚酸香果感,此外還有點巧克力以及…類似水餃煮熟後味。
啜飲,哇喔..我以為是法國右岸酒,入口果香馥郁清爽,過舌尖明顯感受是黑皮果味的果酸甜,軟潤柔和帶點稠密感,酒入口中不輪舌頭兩側還是佈滿酒時,感覺酒體結實卻不艱澀,圓潤舒適帶著果香,僅有點鹹鮮感。
但十分薄而黑醋栗、黑櫻桃、也有黑胡椒、咖啡豆、紫羅蘭等等的味道,但並非粗澀尖酸,而舒適圓潤,酒腿適中,俐落舒服,尾韻果酸而綿綢,殘留於口的味道與綿綢感挺持久的,個人給於好評。
評價:🍇🍇🍇🍇🍇(91)
就在2018年的最後一日,我取出了貝林格,準備在家一試這支來自納帕谷的葡萄酒。雖然酒標稍稍破壞,但是開瓶以及酒塞狀況尚好,感覺有點脆弱了,但還能順利割開錫箔後打開。整支品完,確實不需要醒酒,口感柔順果味鮮明,但我認為酒廠對於梅洛的處理是十分理想高超的,如果手邊有這支酒,也建議可以細細品嚐好好享用。
品酒筆記:
假日葡萄酒品味筆記本 |
||
外觀
(視覺) |
色澤 | 紫紅/寶石紅/石榴紅/磚紅色/橙色 |
反光色 | 黑色/藍色/紫色/紫紅/石榴紅/磚紅/橘色/栗子色 | |
清澄度 | 清澈/混濁 | |
流速 | 濃稠/中等/流速快 | |
顏色濃度 | 低/中/高 | |
嗅覺
(香氣) |
成熟度 | 年輕/成熟/陳年 |
濃度 | 不明顯/中等/香氣明顯 | |
果香味 | 過於成熟/成熟/不夠成熟/腐壞味 | |
木桶氣味 | 優雅/明顯/普通 | |
香氣特性 | 純淨/複雜/豐富/直接/奔放/封閉/單純/廣大 | |
香氣類別 | 水果香/花香/辛香/草本/木質/動物/森林/其他 | |
持續度 | 綿長/中等/短暫/一下子消失 | |
味覺
(品味) |
甜度 | 完全不甜/中等/微甜/甜 |
酸度 | 不明顯/中等/明顯 | |
單寧 | 柔軟而弱/圓潤飽滿/單寧顯著/有稜有角/硬實緊澀 | |
酒精 | 衰弱/輕柔/一般/稍高/強烈 | |
濃度 | 不足的/中等/優秀/強烈濃郁 | |
酒體 | 衰弱/輕柔/有結構/強壯的/沉重 | |
平衡感 | 不平衡/平衡/十分平衡 | |
持續度 | 不足/短暫/中等/優良/綿長 | |
品質 | 差的/普普/優秀/品質突出/完美無瑕 | |
尾韻 | 圓潤舒適帶著果香,僅有點鹹鮮感,但十分薄而黑醋栗、黑櫻桃、也有黑胡椒、咖啡豆、紫羅蘭等等的味道,但並非粗澀尖酸,而舒適圓潤,酒腿適中,俐落舒服,尾韻果酸而綿綢,殘留於口的味道與綿綢感挺持久的,個人給於好評。 | |
成熟度 | 老酒/成熟/年輕/尚未成熟 |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