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7月21日(六) 天氣:午後陣雨 氣溫:29。
所在地:臺灣臺北 2018年台北米其林評鑑:BIB GOURMAND(New)
湯大帥非型日誌評鑑:🍜🍜🍜🍜🍜
Chef:劉少麟。
Wine Service:無。
Style of Food:牛肉麵館。
酒類:無。
餐飲價位:NT$140元起,¥510。
其實想開始牛肉麵旅程與今天在咖啡館被干擾的不爽有絕對的關係,品酒和品味咖啡是很討厭吵和振動的,然而在一種老建築裡,家上網美的行動向來不管會不會干擾到人家,例如走路用拖踏的,無境界的拍照,網美的宇宙觀甚至超越了復仇者聯盟啊。
因此想要好好品嚐咖啡絕對不可能,於是我就檢視非型日誌選項,然而發現有牛肉麵,卻介紹的寥寥無幾,所以決定開始一些品評「牛肉麵」計劃。
跨族群的家常麵食
說他是跨族群麵食絕對不隱藏什麼政治意味,當然古人說的好,這個古人是亞里斯多德:「人是政治的動物。」絕不為過,活了40歲,在能投票之后,我發現生活越來越政治,尤其近來「在台灣很不敢強調中國,在國外很不敢強調台灣」,真的是畸形現象,這種現象也只有台灣人獨有,但唯有牛肉麵,可以大聲說就是這種外省風味,沒人敢說話。
儘管牛肉麵一詞,不屬台灣獨有,若追本溯源也是外省老兵來台製作的家鄉風味,然而就在眷村或是不屬於眷村範圍的區域,但是在一些退伍老兵為了餬口也開始開設牛肉麵麵攤,且逐漸在臺灣各地區百花齊放,所以才有各式各樣的風味牛肉麵,且每個地方的風味皆都不同,但我認為最有台味的還是用台灣的黃牛肉,畢竟草創時期是沒有進口牛。
迄今,做牛肉麵的不是只有外省大兄了,外省大兄也娶了本地美嬌娘,很多會落地生根,也有傳授功夫的,或是逐次打破省級與國籍界線,還有外國人也都會創作風格牛肉麵,可見它的影響力有絕對的影響力。牛肉麵,說他跨越族群也沒什麼問題。
劉山東牛肉麵
今天來到「老山東牛肉麵」,有什麼特別指定嗎?其實也沒有,只是離我被干擾的咖啡館比較近,而且也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而且上回在路上遇到匆忙趕赴獵食牛肉麵的學長,也是要去這間牛肉麵館,可見其在米其林之前就相當知名了。
店開自1951年,劉山東烹調牛肉麵有其獨特的風格與手法,牛肉看起來像牛腱肉但卻不是,店家用的是牛胸肉,為的是取其濃香的肉味。據說清燉牛肉麵是用台灣牛肉,清燉牛肉麵也是許多朋友決定一間牛肉麵好壞於否,而我卻喜好紅燒,惟可惜的是紅燒用的是澳洲。
若談開方式廚房,我想劉山東這類小管也難隱閉,小店位置擁擠,廚房就一丁點,別講究什麼,這就是克難時期的台灣風格,用牛骨熬製的湯頭,以濃度不同的牛骨湯底混合,再添上中藥材成份,以怪不得在巷口就聞到牛肉湯的馨香。
紅燒牛肉麵
我的牛肉麵味是鎖定紅燒,偏好重味的我這即是我心頭滋味。不過端上牛肉麵後,嗯..算我土..我以為是清燉但確實是紅燒,原來進巷子時,聞到的飄香就是這一味。
湯頭確實有紅燒的滋味,但不是常常見的的紅紅油膩的湯,但十分清雅,但是入味的。
麵,粗,彈滑不過爛,口感恰好,牛肉的表現亦是老練,不是煮的過老生硬而是軟度舒適,如果有個沾醬還真想沾一下爽快。
如果覺得太淡雅太健康了,可以加些辣油、黑豆屎辣椒,如果您只感覺稍有辣度和鹹香,那就再加酸菜,增強湯麵整體的氣味。
如果跟我一樣的重口味一定不適合這裡,喜歡淡雅的給好評亦理所當然。
評語:巷弄裡的老式美味。
劉山東牛肉麵,雖然非型日誌掛著牛肉麵的選項卻沒幾碗,所以突然想來個牛肉麵企劃,第一間就來老新光三越腳下的劉山東牛肉麵,在巷弄雜亂的館前與開封街,用谷歌它肯定玩妳一番,所以對路對週邊標的最好找。
巷子口裏給我的氛圍像三十年前中華路的中華商場,所以劉山東不愧為老店,老風格而不因時間而改變。鐵碗鐵筷看起來很冰冷,但對我這輩子用二十幾個歲月的人倒是覺得溫暖親切。請先付費,麵食上桌即先付款,吃完了也就自便,人多人擠像是港片大排檔,不過確實濃濃的臺灣滋味。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14巷2號
電話:02 2311 3581
營業時間:
每日08:00 AM– 20:00 PM (最後點餐時間為20:00 PM)
官網:無。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