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6月22日(五) 天氣:晴 氣溫:29。
所在地:日本/大阪 環境:美式風格咖啡館。
地址: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北浜2丁目1-16 1F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800 週六、日 1000~1900 電話:075-744-0804
網址:http://brooklynroasting.jp
湯大帥非型日誌評鑑:☕️☕️☕️☕️☕️
下了飛機,首先依照我的計劃採購了ICOCA套票後,隨即搭乘了Haruku好前往天王寺轉車至第一天要下榻的旅館。然而旅館是下午1400才能Check in所以我先到旅館寄放行李,然後在中午預定的二星餐廳用餐前,先到咖非館去消磨消磨時光。
因為住宿地點是在本町,所以原先計畫要找周邊的咖非館,而我所謂的周邊,只要步行10分鐘至15分鐘都還算ok,因此就選定了這間咖啡館BROOKLN ROASTING COMPANY KITAHAMA。
拉花Latte Art
咖啡的起源可以追溯西元6世紀時,衣索比亞的牧羊人所發現的具有神奇效果的種子;約於9世紀時咖啡豆被用在滾水中煮沸成為飲料;又過了三個世紀,阿拉伯人開始烘培及研磨咖啡豆。1940年發明的使用高壓熱水製作出了所謂的「濃縮」espresso咖啡,而早期被稱為「crema caffè」。
而據說1683年前後由奧地利・維也納人柯奇斯基首次將牛奶加入咖啡之中飲用。拿鐵(caffè latte)在義語中即所謂的「咖啡加牛奶」,直到1980年代,拿鐵咖啡一詞才在義大利境外使用,一般的拿鐵的成分是1/3的濃縮咖啡加2/3鮮奶,上將奶泡均勻的挖下,置在咖啡上層。
而後,喜愛熱拿鐵的前衛愛好者開始在這樣義式咖啡的頭上玩耍,也有了現在喝拿體的必要動作「拉花」(Latte Art)。
咖啡拉花,某種角度上看來是個秀,也沒錯,相傳也是從秀而來的,也有個說法,是1988年源自美國西雅圖的一位咖啡經營者大衛休謨所創作出來的,他在自營的咖啡館裡,將濃縮咖啡倒入了牛奶意外拉出了個花樣圖案,此後開始研究並拉出各種圖案。
當然,沒有明確文獻說明拉花的由來,有可能來自美國,也可能來自歐陸的show,總之當我要喝杯熱拿鐵,咖啡施專注搖晃著拉花杯,精準僅慎收尾,總是賞心悅目,喝拿鐵時總是愉快。
BROOKLN ROASTING COMPANY北濱
BROOKLN ROASTING COMPANY創立於2010 年的紐約布魯克林,顧名思義是一間自主烘焙咖啡的咖啡工廠,其標誌及是以多重色彩行程,也以色彩做咖啡豆裝置的區別。
咖啡館基於「真正美好的咖啡是由地球與人們溫柔的孕育出來」的信念,因此對於保護環境與對咖啡的態度獲得高度讚揚。
從產地到咖啡農場,挑選獨特的咖啡並在工廠裡精心的烘焙,然後再將烘焙好的咖啡豆運往咖啡館、酒店、餐館和麵包店,這是BROOKLN ROASTING COMPANY的日常。
2012年BROOKLN ROASTING COMPANY選擇在日本大阪的北浜店開設首間旗艦店,陸續於2016年在大阪難波Namba以及東京晴海Harumi開設分店。
大阪北浜店的Brooklyn Roasting Company呈現出一款老美工業風格,店內播放著60年代從鄉村到都市的搖滾音樂(還放阿湯哥演的雞尾酒主題曲kokomo,突然覺得老很多,都放我小時候的歌啊)。
對我而言十分有趣也十分好奇的是,幾次玩日本,我跑的咖啡館裡(無論是獨立咖啡館還是連鎖型咖啡館),所遇到的幾乎都是女性咖啡師,好拉,無意,只是附帶一題而已;我還是老樣子來,杯熱拿鐵另外加個檸檬糖皮還碎粒點點的多拿滋。
LATTE
這杯拿鐵十分濃郁香醇,我在拍照的時候,那股香勁就不斷透過微涼的冷氣做為媒介,而撲打我的鼻頭,熱蒸奶鎖住的濃嗆變成溫和的咖啡奶香。
這杯拿鐵的奶泡可謂滑順,並不是拿麼濃郁,但是又不會像經濟那樣泡沫化(不好笑)。
口味口感確實柔順卻不那麼黏稠,咖啡的想必也是有衣索比亞的百分比,尾端不黏稠微缺少甘甜,但仍有股黏膜感與辛氣,口感氣味會是我喜歡的拿鐵風味。
Lemon Donuts
檸檬多拿滋看起來就是款已落伍的美式搶破頭多拿滋,但咬了一個,心裏不小心罵了句髒話…(..這檸檬糖皮的調製比例太好了吧)尤其不過分激甜,也不酸的要命。
微粒像沙的豆豆扮演游擊隊的角色,香彈的多拿滋氣孔均衡相對口感柔美,一切太棒了。
評語:看著河,乘個微涼風。
所以在中餐之前小小休息一下,找了間咖啡館品味美味的咖啡。
然而,光是在規劃,在google地圖上尋找,還沒看到也沒想到Brooklyn也是在「土佐堀川」沿岸,當然我也一定要在到門外的河景座位小愜意一會兒,然後裝高雅,然後….真舒服。
咖啡照片
「舉To Go杯拍照」,這個動作成了全球咖啡愛好者、咖啡業者、咖啡作家、咖啡部落客甚至咖啡網美的招牌動作,無論如何,在享用完一杯拿鐵之後,一定要來一張招牌照片刷存在感,然後送上INSTAGRAM。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